梵天菌业:种好“领头菌”助力产业兴
暮春时节,梵净山西麓的印江自治县的农民们采菌忙。在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长势喜人的黑木耳菌棒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钱串子”。
近年来,作为省级龙头企业的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践行“龙头企业+生态智慧农场+村集体经济+农户”四位一体的黑木耳产业发展之路,小菌棒成就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强基地建设
2016年来,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按照国家级标准规划建设园区。截至目前,公司投资已达3.5亿元人民币,建成集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育菌、智能化数据控制、菌种研发、菌农培训和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按照远期战略规划定位,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将实施“三化一流”战略,即布局全球化、技术国际化及产业平台化的世界一流新型食用菌产业集团,以经济价值为主线,从农业、餐饮、文旅、康养等产业入手,结合生产、研发、体验、旅游、展示、科普等要素,借助梵天菌业在食用菌产业的高度优势,打造区域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建设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工程。
重科技支撑
为了突破技术难题,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依托劲嘉集团总部资本加持,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围绕“降成本、抗风险、增产值”目标,开展菌种研发、产品精深加工、废旧菌棒综合利用等科研工作。
截至目前,贵州省梵天菌业公司已申请实用专利以及发明专利30余项;同时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共同完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厂房设计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以及单片耳、绣球菌、玉木耳、舞茸等珍稀菇类企业标准的制定。
“以前一年种植一季,现在是一年四季种植,品种多了,种植方式也不一样。”随着科技力量的注入,贵州省梵天菌业公司建设的凤仪坝区已经打破传统的黑木耳栽培的方式,推行露天地膜栽培、大棚地栽和吊袋栽培,不仅节约资源、提升品质,还提高效益。
梵净山珍,健康养生。
不是每一片木耳都产自梵净山!
依托梵净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贵州省梵天菌业公司以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及生态种植为主,研发生产黑木耳、玉木耳、银耳、雪耳、绣球菌、舞茸、香菇等食用菌。坚持以“10个统一”为经营管理理念,生产中采用人工智能分级筛选,利用回潮微波杀菌技术,在万级净化车间环境下完成产品包装,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与此同时,贵州省梵天菌业公司已构建行业领先的以菌种培育、菌菇种植、菌菇精深加工、废菌包综合利用及市场营销为核心的生产链,形成以高质量、高产量食用菌生产加工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及拓展营销渠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架构。建立以铜仁为主的人力资源、资本化运作、研发、大数据中心及以南京为主的营销、品牌、产品展示和物流中心的“一地两心”产业发展布局。
截至目前,贵州省梵天菌业公司先后荣获“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19 年度全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先进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贵州省人才基地”“贵州省扶贫开发现场培训教学基地”等称号,成功申请并注册了“自然朵”“领头君” 等商标。
“开工了,今天采收木耳啦……”4月12日清晨,随着陈艳在微信群里的一声“吆喝”,附近村民陆续走进食用菌基地采收黑木耳,每小时10元的劳务收入,让就近务工群众满是欢喜。
陈艳是印江朗溪镇朗溪村村民,以前在广东深圳一家手机厂务工挣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外心里一点都不踏实。自从河西生态智慧农场建设,陈艳成为农场基地上的一名管理员,就近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每月收入3400多元,心里也踏实。
河西生态智慧农场是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建设的一个以露天栽培黑木耳为主的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发展黑木耳80万棒,像陈艳就近在基地上务工村民的少时10余人,多时上百人。
强产业带就业促增收。如今,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在印江已建设像河西生态智慧农场这样的示范基地5个,实施“千户万菇”工程,培养专业菇农300余户,年带动就业3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