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从机关单位到学校企业,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之中,奋力谱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篇章。
该县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共识、文化浸润筑牢根基、产业振兴共享成果,以创新实践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心、见行见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
玉屏侗族自治县坚持用党的民族理论凝心铸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玉屏侗族自治县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将“送春联进乡村”与宣讲党的民族政策相结合,书法家们在挥毫泼墨的同时,向村民解读党的民族政策。村民姚本辉说:“手写的春联不仅有年味,更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庆活动期间,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文化浸润筑同心
文化浸润不仅体现在传统节日里,更融入日常生活中。玉屏侗族自治县在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讲座等形式,普及民族政策法规,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今年春节前夕,玉屏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1月23日,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联合书法家协会开展的“文化进万家·送春联”活动,为村民送去“福”字和对联。在“腊八节”当天,玉屏第五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尝腊八粥,并参与豆类知识科普。“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孩子们在感受民俗文化的同时,在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教师陈雨轩介绍。
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更是精彩纷呈。2月10日,“祥龙飞腾·福满玉屏”舞龙比赛期间,15支队伍850余名舞龙爱好者同台竞技。与此同时,原创广场舞大赛等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相继举办,侗族大歌、箫笛演奏、民族舞蹈等节目轮番上演,让各族群众在共庆佳节中增进情感认同。
产业振兴促共赢
春节假期刚过,贵州玉屏经济开发区内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贵州众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赶制酒瓶包装材料订单。“目前订单已排到第二季度,产品销往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该公司董事长田永洪介绍,企业不仅为当地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还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各族员工在生产线上并肩作战,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在锦超服饰(贵州)有限公司,500万件的年产能已全面释放。企业计划新增2条生产线并招聘300名员工,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政府的‘零距离’服务帮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我们有信心实现更大发展。”莫晶说,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民族团结注入强劲动能,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团结一方”。
在乡村振兴一线,玉屏侗族自治县以市场为导向,体现山地特色,突出现代高效,围绕油茶、食用菌、精品水果(黄桃)、生猪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将全县8个乡镇(街道)30余个村的产业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一条贯穿所有乡镇(街道)的产业带。
“过去村里卖几斤米都难,现在通过电商线上销售,黄桃、贡米还没成熟就被预订了大半。”谈起村庄发展之变,亚鱼乡郭家湾村村委会副主任、果园老板陈定华感慨万千。
村集体产业的涌现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更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从文化传承到经济发展,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玉屏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玉屏侗族自治县民宗局副局长张小英说,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绘就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
三审:杨 渊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
上一篇:全省“1+8”示范试点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夯实“六个基础” 打造“六个样板”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