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着力破解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政务效能做“加法” 让经营主体更“省心”
推动政务事项“便利化”。积极争取企业变更“一件事”省级试点改革,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研究出台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企业迁移登记“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措施,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跑腿次数,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窗一网一日办结”。2024年办理企业变更“一件事”11551件,企业注销“一件事”3851件。
推动工作流程“规范化”。动态调整132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编制网上操作流程图和视频指南,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审批。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理行政许可11.68万件,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按期办结率99.83%。认真开展局领导和科长“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及时解决企业与群众办事的堵点,切实提高行政审批的专业化、高效化水平。
推动审批服务“数字化”。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全面推行市场监管业务全程线上办理,实行纸质证照与电子证照同步签发,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材料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应用,创新开展联办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件、一邮送达”,实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办理,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不断提高办事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收到企业业务评价总计12583条,好评率100%。
市场干预做“减法” 让经营主体更“放心”
专项治理“守公平”。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铜仁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规程(试行)》,审查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文件390件,废止38件,修改调整22件。深入开展整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统筹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立案查处17件,罚款200.65万元,清退32.64万元,全力保障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优化监管“减负担”。坚持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智慧监管为手段,开展“1+N”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478次,积极推行企业信用“容缺修复”机制,依法办结信用修复9613条。开发“铜仁市智慧市场监管云平台”,实现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执法指挥等一体化监管,有效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多方协作“护权益”。与黔东南、安顺、遵义等地签订《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联合市公安局等4部门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行刑衔接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49件,同比增长35.4%,全面保护企业创新发展成果。
企业服务做“乘法” 让经营主体更“舒心”
精心培育“夯根基”。大力实施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行动,开展经营主体双提升工作,深入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大力培育一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完成15.3万户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工作,培育149户“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2024年全市新增各类经营主体3.9万户,总量达37.2万户,企业同比增长3.38%,新增获证食品(饮品)经营主体10730家、食品生产企业145家、生态饮品生产企业74家、药品经营企业60家,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战略支撑“促发展”。深入推进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所需,持续强化质量和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实施“标准化+”提升战略行动,发布市级地方标准23项,搭建产业标准化体系5个,编制“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区域公共品牌系列团体标准3项,指导成立全省首个市级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锰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成立铜仁市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会,为贵茶集团等40余家企业开展质量品牌培训,全市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14个,实现区县商标品牌指导站全覆盖,为企业提供“手把手”注册商标品牌服务,解决商标使用问题,为50余家企业出具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实现“一企一策”,精准助企纾困解难。
创新举措“解难题”。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计量、认证、“小个专”党建等市场监管职能优势,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指导150余次,在企业产业优化升级、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帮扶1230家企业解决产品质量问题47个。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帮助企业通过股权出质、“铜品税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8亿元,单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首次“破亿”,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问题整改做“除法” 让经营主体更“顺心”
“对症下药”破顽疾。围绕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制定出台《铜仁市市场监管局2024-2026年营商环境大改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细化十条工作措施,明确营商环境建设指标“责任链”,逐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7个突出问题已全部整改。
“刀刃向内”挖病灶。以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紧盯企业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开展市场监管系统三年行风建设,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执法等行为,实现以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同频共振”齐发力。及时调整完善工作专班成员和职责,加强沟通对接,定期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台账,及时查缺补漏,做到心中有数,全部销号。及时组织专班成员深入区县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指导,推动形成“市级+区县”的工作合力,不断提高服务招商营商能力。
三审:杨 渊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
上一篇:铜仁市工商联(总商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