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创新展现形式,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旅游资源联动发展,通过“以旅促融”谱写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篇章。
围绕主线,厚植各民族“三交”新内涵。铜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先后出台《梵净山保护规划》《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古城保护条例》等系列制度法规,以最严的保护措施,守好绿水青山。同时,立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出台《关于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国家公园创建为重点,紧抓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锦江沿河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集群建设,用好“一山一水”生态优势,打造特色山地生态旅游线,推进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家级5A景区1个、4A景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打造梵净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石阡县首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思南县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沿锦江河畔的中南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国首个“山地工业文明”的朱砂古镇等一批精品品牌景区,厚植生态旅游新内涵。
全域联动,增添各民族“三交”新动能。铜仁市通过城乡旅游资源有效联动,景区与景点有机链接,探索“旅游+”创新发展路径,催生沉浸式旅游、研学旅游、博物馆旅游、工业遗产游、乡村民宿游、红色文化游、文旅康养游等新业态,丰富旅游市场业态供给。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打造“市郊农旅经济”,星级农家乐、侗乡民宿文化墙、网红星空泡泡屋露营基地等农旅体验空间日渐多元,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中南门历史文化古城,绚烂的霓虹装扮醉人夜色,大街小巷,美食飘香,升腾起浓浓烟火气,雕花亭台,舞龙、傩戏、花灯、四面鼓、上刀梯下火海……精彩轮番上演,来自各地游客流连忘返;贵州黔绣非遗文化体验馆、苗银手工艺、布依族蜡染文创、抹茶茶艺馆、“土特产”专卖店,牵动着黔东各地乡村的大产业和千千万万群众就业增收;苗王古城、寨英古镇,农旅融合,响起黔东苗疆的“振兴曲”;乌江河畔,淇滩古镇、思唐古建筑群,文旅兴城,孕育多彩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情感上的相互欣赏,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赛事火热,开辟各民族“三交”新通道。铜仁结合特色资源,在“体旅”“文旅”上下足功夫,以赛事参与、文化节日活动,打破传统游山玩水旅游的表层感官体验,深化各族游客参与感、互动感、仪式感、品质感的深层需求,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入新活力。推出“梵净山马拉松”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全国首条具备承办中国田协A类马拉松赛事的全封闭式赛道,赛道全长43.742公里,赛事全程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让各族游客在青山绿水间点亮运动与健康的新坐标。2023年4月,“梵净山水·智慧领跑”主题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5000名运动员齐聚桃源铜仁。2023贵州铜仁·梵净山冬季马拉松以“奔跑吧·铜仁!”为主题,累计报名共9806人。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登山大赛、松桃滚龙节、石阡毛龙节、德江炸龙节、梵净山国际水博会暨抹茶大会,打开新场景、新玩法、新模式,升级中华传统文化节日、赛事活动、论坛等旅游“软服务”,打造生态旅游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不断擦亮“梵天净土·仁义铜仁”的金字招牌,铜仁火热赛事开辟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通道。
三审:张剑松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