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在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宣传教育,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凝心聚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
重教育筑同心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抓关键强教育,提升创建工作力度。该县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作为党校必修课、各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的学习内容。组织各级各类干部职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测试,编印发放近10万份学习资料供其学习。
抓重点强教育,提升创建工作强度。推动全县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民族文化墙、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主题活动,与课堂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抓基础强教育,提升创建工作浓度。该县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赶集日等节点发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手册,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强宣传聚人心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提站位强宣传,提升创建工作高度。该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广泛传播党的民族政策方针,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传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沿河好声音。
搭载体强宣传,提升创建工作宽度。该县在媒体平台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利用“微沿河”“沿河宣传”“沿河新闻网”“山歌沿河”APP等发布信息加强网上宣传。同时在高速公路及县城区主次干道、乡镇政府、村委会等重点区域悬挂宣传横幅,在出租车、公交车、公交站点利用LED屏进行滚动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建平台强宣传,提升创建工作亮度。该县精心打造“一街一廊两园两馆”宣传教育阵地(一街:在县城民族风情街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一廊:在沙子街道主干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两园:在县民族文化广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和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融为一体的乌江湿地公园,两馆:县民族体育馆和县民族陈列馆)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以宣传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树典型增信心 塑造地域特色文化
抓示范树典型,提升创建工作速度。该县坚持“创新培育一批、巩固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一片”的思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警营、宗教活动场所等“七进”活动。2018年被贵州省民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刘恩和、冉玉珍、田秀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9年田秀珍还参加了国庆70周年观礼;15个单位、2个企业和11人被省、市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称号。后坪乡下坝村葫芦湾、沙子街道南庄村被命名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平街道大溪村、板场镇洋溪村等17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荣誉的获得,让该县创建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内涵、富有质量。
承红色树典型,提升创建工作温度。该县依托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着力建设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完成了《黔东苏区永放光芒》《红涌白石溪勋业土地湾》等课件和书籍的编辑,排练了《红色土地湾》情景剧,让党员干部群众在参观体验中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意义等;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培训学习中追溯历史、反思现实,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特色树典型,提升创建工作厚度。实施“创建+文化”工程,保护、传承土家文化、乌江文化,出版了《沿河老话》书籍,土家山歌、摆手舞、傩戏、花灯、打溜子等文化提质升级加快推进,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实施“创建+旅游”行动,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非遗项目走进景区景点,以李花节、丰收节、美食节等活动为载体,促进旅游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高度融合,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