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幼专:“五个一”推动高校统战工作 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推动统战工作跃上新台阶。
下好安排部署“一盘棋”,着力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充实调整学校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部门、学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研究部署。党委定期组织学习贯彻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和各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听取统一战线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统一战线工作。近年来,统战理论、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议学习20余次,党委研究统战工作30余次。三是强化建章立制。修改完善统战工作制度12项,出台《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共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落实统一战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等4项制度性文件,进一步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凝聚团结奋斗“一条心”,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通过举办报告会、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和主题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近年来,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活动30余次,参加贵州省教育系统统战理论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观教育基地、开展知识竞赛、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各类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党外人士继承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革命传统,不断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近年来,开展各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10余次。三是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坚持从“面对面”到“心连心”,坚持把教育融入日常,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定期参加座谈交流和走访慰问,及时掌握党外人士思想动态、意见诉求,着力化解思想困惑,形成思想上主动了解、生活上主动关怀、工作上主动解忧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党外人士感受到党的关心关怀。校党委班子成员开展交友谈心活动120余人次,各系部班子成员开展交友谈心活动210余人次。
拧成干事创业“一股绳”,充分彰显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一是狠抓自身建设。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校成立欧美同学会(留联会)、侨联工作平台,校知联会成功换届,推荐5名会员为市知联会会员。选派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学习10批次20人次,开展各类校内培训覆盖党外人士320余人次,目前,有党外高级知识分子51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铜仁市管专家1人。二是强化责任担当。引导党外人士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累计建言献策130余条,形成调研报告10余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10余篇。九三社员何浩入选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专家,知联会副会长雷水青入选贵州省高校美术名师推荐展。三是服务地方发展。始终将服务地方发展作为使命担当,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教育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同心兴铜+聚力发展十社会服务”工程等工作。建立“统一战线帮扶联系点”和“铜仁幼专留联会实训基地”,积极参与“黄丝带帮教”活动,服务社区矫正对象210余名。近年来,选派36优秀教师到市老年大学兼职任教,助力全市老年教育事业;选派近180人次积极参与帮扶小学支教、课后服务、教学指导等义务活动,帮扶资金100余万,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统战力量。
共绘民族团结“一幅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一是注重氛围营造。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利用学校公众号、LED、展板、广告牌、板报橱窗、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民族政策宣传,近年来,更新校内广告牌130余幅,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浓厚氛围。二是注重宣传教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和提升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成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思政课、主题班会内容,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创新开展“七进”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开展各级各类宣讲360余次,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五个认同”。2023年,2名学生荣获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二等奖。三是注重传承发展。大力传承发展地方民族民间文化,先后组建“玉屏箫笛文化大师工作室”“百囍文化大师工作室”“苗绣传承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15个、研究室10个,成立了学校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推进土家金钱杆、思南花灯、苗家花鼓等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以魅力、激情、和谐幼专的“三个幼专”为平台,举办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展演。成立铜仁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学校多项民族体育项目代表铜仁市参加省民族体育运动,获得“贵州省健身气功示范学校”、“铜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铜仁市民族健身操示范基地”等品牌项目。
织密风险防范“一张网”,坚决守好宗教领域风险底线
一是开展教育引导。坚持“防范在前、教育在先”的工作原则,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党的宗教理论政治的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师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隐性课堂与显性课堂同向同行,引导师生自觉抵制境外宗教渗透。二是强化研判排查。坚持常规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对师生信教、境外合作、捐资助学、“五个严禁”等方面风险领域进行排查。近年来,共召开专题研判会议8次,开展师生信教排查10次,专项非法宗教渗透排查25次,民族宗教领域风险排查4次,党员信教排查36次,开展出国留学教师行前培训,筑牢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防火墙。三是加强考核评价。校党委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定期召开宗教工作研判会,安排部署校园宗教渗透防范工作。将宗教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压实宗教工作主体责任,有效抵御和防范境外宗教渗透。
三审:杨 渊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